医院概况
医疗技术   
丙肝:肝炎界的“沉默杀手”,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
来源: | 作者:检验科 曾宪讯 | 发布时间: 2021-06-05 | 342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  听闻,在慢性病毒肝炎的家族中有五大兄弟: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,它们虽无亲缘关系,却臭味相投,最喜欢在肝脏中搅风搅雨,成为嗜肝病毒中人人谈而色变的“恶棍”。
相比于闻名于世的乙肝病毒(HBV),丙肝病毒(HCV)要“沉默”很多,以至于绝大多数人只知“乙肝”,不闻“丙肝”。
 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、丙肝,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(HCV)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,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,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.5万例。虽然它和HBV同为血源性传播,但它并不像HBV那样能轻易找到家族史。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,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,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(HCC)。
 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致病的根本原因。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,如饮酒,劳累,长期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等,可促进病情的发展。丙肝的病理改变与乙肝极为相似,以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。慢性肝炎可出现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,严重者可以形成假小叶即成为肝硬化。
  通常,丙肝的潜伏期为2周到6个月,所以80%的患者在感染丙肝病毒后不会出现任何症状,但暗地里病毒依然在作恶,渐渐地侵蚀肝脏。如果没经治疗,10%-15%的患者在感染后20年左右发展为肝硬化,晚期肝硬化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肝衰竭或肝癌。
  HCV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:
  1.血液传播: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输血和血液制品发生的传播。由于抗-HCV存在窗口期(从病毒感染到能够查出抗体的一段时间)、抗-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-HCV,因此,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,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;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、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、内镜、侵袭性操作、共用剃须刀、牙刷、纹身和穿耳环孔等是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的途径。 
  2.性传播:与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高。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,特别是感染艾滋病毒(HIV)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。
  3.母婴传播:抗-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%,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,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%~7%;合并HIV感染时,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%。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。
  4.其他途径:见于15%~30%的散发性丙型肝炎,其传播途径不明。
  丙肝患者感染后,大多数症状比较轻微,如出现乏力、食欲减退、恶心等,少数具有黄疸、肝脾肿大等症状,还有部分患者为隐匿感染,没有任何症状。因此,很多患者感染丙肝后并不知晓,多数患者不能及时就诊,而等到出现肝硬化、肝癌时才发现感染了丙肝。
  平时常见的体检、孕检等检查中,如果仅仅有肝功能检查或乙肝五项检查中,是无法检查出丙肝的。只有检查当中包括丙肝病毒抗体即抗HCV和丙肝病毒定量血清HCV-RNA,才能了解丙肝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,进而发现“被忽视的杀手”的踪迹。
 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目前开展丙肝病毒抗体检测,如有需要,可拨打0772-2699083咨询。(文/检验科 曾宪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审核/闭雄杰)